简介

如愿塔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城区西西南的龙山岭(俗称“宝塔岭”)上,为萍乡名胜。据《萍乡县志》记载,该塔始建于唐代(南唐),后圮,清道光年间(约1821—1830)重建。

该塔为七级六面,高26.97米,底部直径8.8米,底层占地面积60平方米。底层和顶层系麻石结构,其余各层均由砖砌成,尖俏玲珑,建造精良,气势恢宏。原有扶梯通向顶层,如今不复。

塔内嵌有石碑,碑文记载建塔经过。碑以浮雕石龙框边,上有浮雕丹凤朝阳。塔底层为麻石砌成,以上为青砖砌筑,每层以青石条叠伸成檐,各棱为石制马首形挑檐,每层设有4个窗孔。

历史沿革

如愿塔是当地一道景观,是祖先留下的较为完善的古建筑。据《萍乡县志》记载,该塔始建于唐代(南唐),唐朝年间,当地村民建造此塔以镇凶龙,保百姓平安。后该塔曾因久失修坍倒,清体寻兆道光年间在原塔基上(约1821—1830)重建,也就是如今所见之宝塔。1983年4月,如愿塔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缺乏维护,上世纪90年代至2018年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座古塔塔身四周野草野树疯长,塔壁上的多个肯民洒辩洞孔均有损毁,有的地方青砖脱落严重。塔内潮湿肮脏却成了城市流浪者的寄居地,塔内古迹也己匪有一定程度的损败。[2]所幸2017年该塔修复工程随同比邻的佛寺动工,并于2018年初竣工,如今杂草已除,半边埋没的底层塔也被清理出来,其周围建有围墙作保护。

建塔传说

综合清朝版《萍乡县志》和民国版《昭萍志略》的记载,古代,汪公潭萍水河畔年年发洪水,“流死弊生、比年不息”,而人们认为灾情的发生为凶龙作浪所致。于是,唐朝年间,当地村民建造此塔以镇凶龙,保百姓平安。

此外还有一说,即古代汪公潭年年大水,是与附近萍水河河洲–金鳌洲(旧称金鱼洲)的河中凶神有关,而唐朝时期天帝派神龙下凡震慑了作乱的凶神,“授以天命、慎司流泾”,于是人们在神龙降临之处建宝塔纪念,并使河神忌惮而能够妥善管理河道。

诹访民间老人,亦有说这座宝塔与宝塔坡后的麻山一带风水有关,是作为套马杆使这一带人杰灵气不失而建,是一座风水宝塔。该说法不见于正规史书,但确有其闻。

金龙降临

据《萍乡县志》记载,宋代庆元六年(1200)七月初九夜,有金龙突然显现,盘踞在塔周围,这一神迹被上报袁州府,时任知府的李沈悉知欣然作诗《问龙章》记其事。(详见相关诗歌或县志)

宋·李沈悉《问龙章》

龙之变化周八荒,朝游昆仑暮扶桑。

天门地户随阖辟,一升一降为雨阳。

须臾沾润万物足,神功收敛寂而藏。

岂知龙为四灵瑞,德贵物贱其靡常。

须知在德不在物,余外听其祥自祥。

粤从纪官太昊氏,负图继开帝若王。

后来汉家尚符谶,往往史氏书尤祥。

方怀圣母依庐墓,仍持寝门亲药尝。

此时安敢上祥瑞,岂非来显帝孝彰。

不然淮壖或告旱,内郡或溢或捕蝗。

尔龙雨泽不均节,何乃夜见吾萍乡。

萍乡令君闻且喜,亟为邑人告黄堂。

七月初九夜二鼓,青天初月明辉扬。

邑境西南如愿塔,忽然有物擎其旁。

初见鳞鳞光焕灿,徐视头角高轩昂。

正得金色全体现,乌云少气俱腾骧。

樵童野叟未赏识,相呼惊骇走且僵。

异哉此瑞不敢闷,愿草章表庆我皇。

我闻是邦昔祥瑞,庆云嘉禾自斡张。

庆云官吏皆亲睹,嘉禾九穗堪图将。

吁嗟此乃变化物,顷刻泯灭无形相。

当时见者村童耳,传文反自涉荒厦企嚷唐。

吾君孝出舜文上,虚名安肯效宣光。

方会夔龙登庙廊,上佐天子理阴阳。

水旱虽微备先具,民无菜色如尧汤。

吾州上奉天子命,仰神如声应祷欀。

尔龙尔龙来何所,曷不均济彼旱伤。

要补造化所不及,岂司雨阳各一方。

守也无能谢贤令,无夸龙瑞勉吏良。

请效坡老化龙体,为君先作问龙章。

【点评】诗的前十句说,龙在天地间变化无穷,遍布东南西北和上下左右的八方荒远之境,晨游巍巍昆仑山夜栖日本列岛。天门地户随之开闭,一升一降呈现天雨天晴。须臾间浆虹催龙播下雨滋润天下万物,当龙收敛神功深藏不露便一片寂静。龙有如此威力,应知它为四灵祥瑞(麟、凤、龟、龙)之一,德行贵重物品低贱真是无常。须知世间价值在德不在物,其余之外任凭吉祥者自吉祥。

诗的下半部说,这龙施播雨泽不均匀,何以会夜晚见之于萍乡。萍乡县令悉闻甚是欣喜,即遣当地人报告州府。告知七月初九夜二更时刻,夜空新月闪耀光芒。萍城西南处的如愿塔,忽然有物附在塔旁。初见鳞鳞光辉焕灿溢彩,再看那头角高高昂扬。正在此时全体金色呈现,并有云气蒸腾奔跃。儿童老翁皆未见识过此种异象,相互呼喊很是惊讶奔走告人却又走不动僵持着。奇异呀如此祥瑞不敢掩闭,起草章表上报我皇上相庆。我闻知此事认为萍乡这方土地昔日就有祥瑞呈现,五色祥云禾苗茁壮兆示吉祥。五色祥云有官吏亲巴润应料眼所见,禾苗一茎九穗可入画图。嗟乎哉此种龙状变化之物,顷刻之间泯灭无形无相。当时见者口述传入村童之耳,如果传诸于文字反而涉及荒唐。吾君王孝道出自尧舜,怎肯只图您蒸洪虚名。由此方能龙登庙堂,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风调雨顺水旱灾害较少,民众无饥饿的脸呈菜色犹如生活在唐尧商汤的时代。吾袁州上奉天子之命,行祈神求福且祛邪除恶之祭。这龙来此何所事事,为什么不均匀济及别处减少旱灾。要补救自然的创造化育所不及的地方,岂能只司雨阳各在一方。我作为知府自愧无能感谢萍乡县令,却感到无须夸耀龙呈祥瑞而应勉励官吏个个贤良。请效法前辈苏东坡秉承龙的精神,为此我先作此问龙之诗章。

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夜,由于一种自然现象的展示,如愿塔出现金光闪耀,民众因缺乏科学的认识便传说神龙显现,献瑞呈祥,寄托一种良好的心愿,这是可以理解的。而得到报告的袁州知府李沈,作诗《问龙章》却有自己的见解,体现出清醒且深刻的认识,实属难能可贵!

清·刘凤诰《劝修萍城如愿塔偈》

如愿宝塔,壮哉吾邑,

宋庆元间,云龙五色。

旧志可征,新基爰立,

劝我乡邻,人造一级。

仰之弥高,自一至七,

特表义称,大书深刻。

或□独任,能合六力,

一众一层,上砖下石。

承修既定,架构斯集,

聿观厥成,卜云其吉。

绕塔题名,圆满功德。

【点评】偈,为佛经中的颂词。刘凤诰采用这种文体恳劝乡人齐心协力修建如愿塔,使之功德圆满,让宝塔卜居云间展示吉祥,更加壮哉吾邑。前贤刘凤诰的这种热爱家乡、热爱古迹的情怀至今令人感动。如愿塔经历风雨雪霜,人间沧桑,如今依然屹立在萍城西南的山头上,成为历史的见证,文化的遗存,点缀着这座高楼大厦林立、现代气息浓郁的城市,也就成为一道古色古香的并散发传说色彩的风景。

参观路线

从城南站沿宝塔路向麻山方向步行约一公里后上坡经过萍乡耶稣堂到达,或市内乘坐15路4路13路到技校站下车后上坡经过萍乡耶稣堂到达。

*类型:
*标题:
请选择
  • 简介
  • 历史沿革
  • 建塔传说
  • 金龙降临
  • 宋·李沈悉《问龙章》
  • 清·刘凤诰《劝修萍城如愿塔偈》
  • 参观路线
  • 新增标题
*内容:
语音文件
文件要求:MP3
亲~您确定要退出登录吗?